top of page

移動的感覺

  • 作家相片: fanson0115
    fanson0115
  • 2014年5月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今天下班時下了細雨,我踩滑板拿一罐可樂、一邊淋雨一邊從師大前進要回永和。我覺得那感覺很舒服,除了微濕的觸感和喝可樂給我一種青少年的妄想之外,最讓我感到舒服的應該是移動的過程。

雨隨著風西西酥酥從我旁邊劃過、臉濕濕的有汗也有雨水,頭髮黏了幾絲在臉上,也有水珠停在髮絲之間的縫隙之中。行經常常經過的路口卻沒有場景熟悉感,只覺得自己在一條沒有岔路的直線跑道上行進。不需思考太多,只要單純的感受身體微弱的動能和風迎面而來的速度感,而這兩點就讓人覺得快意無比。

走路時對空間的掌握方式,比較起騎單車或是溜滑板,真的有很大的差異。

當我在走路時,我對空間的掌握,是來自點的概念:當我從A點走到B點時,中間我需要記憶若干個地點,再經由想像把他們連結在一起,最後到達終點。

比如我要從公司回到家裡,我需要離開公司,向北走幾十公尺之後經過店員很親切的那間早餐店然後左轉,看到馬英九整治的蠢中山舊商圈圓環之後沿著圓圈逆向走30度的範圍右轉,直走經過承德路的天橋之後繼續向西至中山捷運站。我需要經由旁邊有一間高貴早餐店的出口進去,否則我會找不到中山捷運站的驗票閘門,靠捷運到達頂溪捷運站之後先從捷運站旁因地形特殊而造成的出風口走進頂溪菜市場,然後在頂溪室內市場右轉往耕莘醫院前進,最後從耕莘醫院的後方直路走到中華電信營運處之後左轉,看到那間店員很討厭的全家,差不多就到家了。

這是一個在記憶跟想像作用下形成的路線,當我偏離了這個路線,我就必須要藉由其他的點來連結我的終點。當我用雙腳走路行進時,如果我無法從我的所在地找到一個地標來當作點,這個連結就崩塌了,連帶的結果是我將對我的所在地和地圖上的相對關係一無所知,我會看著地圖卻連我該左轉還是右轉都不知道。

但是當我用單車或滑板來當作交通工具時,地圖之於我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或許是因為移動速度的關係,辨識自己座標的方式不再是點而是線,我可以在移動的同時去確認,我在哪一條路上移動、我往北或往南?會與另外哪一條道路交岔?交岔時該通過、轉向東或西,這在交通上來說確實是大有助益,但是點的概念卻在其中消失了。

當從A地到B地時,若不放慢速度,那麼腦海中的地圖會成為數條垂直、平行或交叉的線,在線與線之間只有A點跟B點的存在。黑色的背景,黃色的道路線,發紅光的AB點,沒有其他。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老是靠著快速的工具移動時,我與生活環境之間的關係變的疏離而沒有牽扯,因為這些環境從來就沒辦法以點的概念留在我的記憶之中。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 2023 by Ann Youn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